背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國辦發〔2022〕19號)。19號文共提出24條意見,主要涉及盤活存量資產的重點方向、存量資產的盤活方式、盤活存量資產政策支持、如何用好回收資金、風險防控、組織保障等六個方面。尤其是在存量資產的盤活方式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包括公募reits、PPP、兩類公司、兼并重組等七種方式。在此背景下,南京卓遠特別推出盤活存量資產方式系列專題,將結合各地實操實踐以及典型案例情況,提出實操建議,助力城投公司投融資創新、實現存量資產和新資投資的良性循環。
來源:南京卓遠
5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提出我國存量資產達百萬億元級別,存量資產盤活市場空間廣闊。文中提到支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通過不良資產收購處置、實質性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等方式盤活閑置低效資產,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戰略投資方和專業運營管理機構等,提升存量資產項目的運營管理能力。
兩類公司作為國有資本改革的助推器,手中擁有不少交通、水務、能源等方面的存量和資產亟待盤活,因此兩類公司的運營管理能力以及專業能力顯得有味重要,本文將以成都兩類公司為例,從成都經濟地位,國資布局優化,兩類公司實踐探尋兩類公司經營之道。
自從2017年成都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后,4年過去,成都國企已經由于地方經濟發展的經營主體轉向推動城市發展的戰略載體,接下來,成都將繼續圍繞城市發展戰略和產業發展定位,從提高戰略執行能力、提高核心競爭能力、提高營運的效率、提高經營者和職工的積極性入手,深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
一
成渝雙城經濟圈
——兩中心兩地協同發展
(一)區域發展
成都一直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成都大都市區、重慶主城都市區以及受“雙城”新極化與強輻射的軸帶而集成的經濟圈。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發布。根據規劃綱要,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區域特色進一步彰顯,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到2035年,建成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雙城經濟圈,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要求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強化機制創新,優化、穩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合力打造數字產業新高地;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升商貿物流發展水平,強化物流樞紐功能,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
助力內循環,打造第四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內循環最大的回旋余地,也可以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打造陸?;?、四向拓展、綜合立體的國際大通道,加快建設內陸開放樞紐,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聚焦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關鍵領域,深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全面提升市場活力,在西部改革開放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圖1 成渝雙城經濟圈
資料來源:相關網站收集整理
(二)城市功能及定位
由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成都單極核心城市難以獨臂支撐整體西部發展,同時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川渝分治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雙城背向發展,資源收購難以集中。因此,圍繞建設雙城經濟圈,成都將與重慶聯合一步強化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兩地相向發展,發揮以點連軸的作用,解決中部塌陷問題,做大做優做強內陸地區極核功能。
圖2 成渝雙城經濟圈功能圖
資料來源:相關網站收集整理
因此,成都將會主動推動協同發展加快成勢,主要從構建區域發展生態圈、務實推動成渝相向發展、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三個方面展開,強調依托產業生態、消費市場、樞紐能級等比較優勢,推動形成多樣性共生、開放式協同的區域經濟生態。
在城市群中,成都將加快公園城市示范區、“兩區一城”建設、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提升門戶樞紐地位,著力推動本市實現空間格局之變、發展方式之變、城市能級之變,以此增強對全省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成都和重慶相向發展。
同時,推動出渝出川重大通道建設,補齊基礎設施領域短板,開展“新基建”(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項目建設。協同建設重大平臺,圍繞建設自貿試驗區、建設“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舉辦國際大型展會、推進科學城建設、共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共建合作產業示范園區等,打造更多跨區域承載國家戰略的實施載體,以大項目大投資促進疫情后成都經濟的快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總的來說,在成渝經濟圈中,成都需要將自己打造成具有較強支撐力和帶動力的區域中心城市,推動整個區域發展實現“水漲船高”。
二
國資布局優化
——五大產業板塊,
形成一企一行業格局
(一)國資規模
成都市國資委直屬企業14戶,其中,成都市屬國資新三板掛牌企業4家,股權交易中心掛牌12家上市公司,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包括中化巖土(002542),紅日藥業(300026),萊茵體育(000558.SZ)、興蓉環境(000598)、博瑞傳播(600880),成都燃氣(603053)、高新發展(000628),成都銀行(601838)、錦泰保險(870026)其中,成都興城集團邁入“中國企業500強”,成都產業集團入選全國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成都銀行等7戶市屬國企進入四川百強企業。
截至2021年6月,成都市屬直管企業主要經濟指標保持持續增長,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市屬直管企業資產總額26431.77億元,同比增長18.96%;所有者權益5155.46億元,同比增長13.51%;營業收入1500.94億元,同比增長104.71%;利潤總額151.3億元,同比增長54.11%;凈資產收益率4.73%,同比增加0.95個百分點。與2016年相比,市屬直管企業資產規模、所有者權益、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較2016年同期分別增長64.9%、72.5%、54.7%、32.6%。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成都市直屬監管的企業規模和投資占比情況如下:
表1 成都市國有企業情況
數據來源:天眼查
可以看出,成都市國有資本投入集中在成都交子金控、成都交投、成都產業投、成都軌道交通,占比達到62%,除了基礎民生領域,資金投入主要圍繞在金融領域,新興領域和創新領域較少,不同國有企業間有所側重,總規模量增速較快。
(二)國資布局
成都市國有資本圍繞服務城市戰略、契合功能取向為核心,主要集聚在重大產業、金融行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五大領域集中,深耕細分領域,形成“一行業一企業、一主業一公司”的產業格局,各集團圍繞主業進行業務布局調整和產業鏈整合,契合城市定位、充分體現功能、企業錯位發展的國有資本布局基本形成,企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得到有效提升。
重大產業:主要由成都產業集團、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承接板塊內容。成都產業集團市一個引領構建成都市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區域性的產業投資平臺,著力引導支柱性、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發展,提升成都市產業發展層次和能級。聚焦“產業投資、產業地產、產業服務”,助力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新經濟發展排頭兵,助推“東進”戰略實施和產業功能區建設,促進高新技術轉移轉化和創新主體培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助力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提供城市開發運營整體解決方案、打造國際化城市開發運營平臺,推動房地產板塊向市場化轉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走出去”發展,優化資產投資結構。
金融行業:主要由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錦泰財產保險、成都銀行組成。旨在打造全牌照、全產業鏈、多元化支撐的綜合性金融控股平臺。成都交子金控投資覆蓋銀行、證券、保險、融資擔保、小額貸款、融資租賃、典當、產業基金、創業投資、產權市場、資產經營、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
基礎設施:主要由成都城建投資管理集團、成都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接。成都城建投資管理集團旨在打造綜合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房地產開發平臺著力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承載力。成都交通投資集團著力打造西部領先的綜合性交通設施建設平臺,增強市內交通運轉能力,提升對外交通互聯互通功能。
生態環境:由成都咨詢設計集團承接。成都設計咨詢集團是成都市圍繞公園城市示范區而進行的制度設計,立足于成都建設具有開創性的新興世界城市,滿足公園城市建設需要而進行的戰略安排,聚焦公園城市建設發展機遇,在理論探索、理念更新、實踐創新、 場景營造等多個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公共服務:由商物投集團、成都益民、成都傳媒、成都文旅,成都軌道交通集團組成。商物投集團圍繞促進市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提檔升級的要求,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綜合性現代商貿物流服務平臺。成都文旅集團打造享有全球美譽度和最具創新活力的旅游文創運營平臺著力培育天府文化、人文成都特色品牌體系,加快我市文化、旅游、體育及相關產業轉型發展。益民集團以服務城市居民美好生活為目標,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及食品產業鏈和生態圈,致力發展成為具有全國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現代農產品及食品龍頭企業、高品質生活服務的綜合運營商。
總的來說,成都市國有資本在產業布局上更多地集中在城市戰略服務上,聚焦基礎設施建設,關注點在如何成為一個良好的城市服務商、建設商,但是在新興戰略領域仍然依靠城市政策吸引龍頭入駐,處于較為被動的狀態。
三
存量項目的具體操作問題
按照五大產業板塊,一企一行業的國資布局,成都市不斷調整國有企業結構,積極探索兩類公司的打造,發揮國資國企在優化結構、暢通循環、穩定增長中的基礎性作用。
根據成都《優化市屬國有資本布局工作方案》,圍繞專業化重組、壓縮管理層級等方面對下屬20家國有企業進行優化整合,整合后國有企業縮減到13戶,在2021年又新設一戶成都設計咨詢集團,并且形成了一級資本運營平臺、二級投資經營平臺、三級專業化公司的國有資本運營結構,同時將集團層級三級以內控制在三層以內,一級企業負責資本運營和集團管控,二級企業實行市場化、專業化運營,三級企業原則上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功能定位。
圖3 成都市國有資本結構
“9+3+2”戰略橫向重組:對存量國企按照產業規劃進行橫向重組,同時圍繞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組建專業化公司,新增一家國企,最終設立9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3家專業產業集團,成都傳媒集團和市公交集團經營性質和行業特殊性不參與重組整合,在產業引導、新經濟培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軌道交通和環境保護等領域,通過投資融資、產業培育、資本運營等方式延伸產業鏈、培育產業生態圈,初步形成了契合城市定位、充分體現功能、企業錯位發展的國有資本布局。
圖4 成都市國有企業結構調整路徑
縱向壓縮:成都國資結構優化過程中,橫向重組形成了契合城市定位、充分體現功能、企業錯位發展的國有資本布局,縱向整合進行持續深入,聚焦“一行業一企業、一主業一公司”指導企業加快推進內部專業化整合。9戶中有7戶一級企業管理層級已壓減到3級,注銷二級以下低質低效企業23戶,完成110戶退出。其中一家國資集團,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完成占全市國資國企總數近三分之一的136家企業的逐一梳理,8級管控層級明確為3級管控,已啟動98家企業的“關停并轉”,完成11家企業清退。
在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推動下,成都市國有資本處于調整期,主要以服務城市戰略、契合功能取向為核心,集聚在重大產業、金融行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五大領域,因此,成都市兩類公司轉型起步也較晚,發展層級較低,目前處于對原有企業及行業進行重新梳理、優化調整公司業務結構,推動主要業務向命脈和民生領域集中,形成新的業務單元的階段。